跳床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跳床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你在哪里这个信息受法律保护【消息】

发布时间:2020-09-15 12:17:36 阅读: 来源:跳床厂家

提要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今年7月1日实施,因为首次将个人地理信息纳入法律保护,引发广泛关注。

这种关注一点也不令人意外。

因为,个人地理信息应用早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获得便捷服务的同时,我们的个人地理信息也被采集了。大量信息被频繁获取,自然有泄露的风险。

你在哪里,别人是怎么知道的?

你的地理信息,对别人有什么用?

我在哪儿不想被人知道,可我没办法不被人知道,又该怎么办呢?

我们注意到,新测绘法对保护个人地理信息的规定只有一个条款,看似“原则”,实则不然,它与已经实施的网络安全法和即将实施的民法总则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相关司法解释,共同织成了一张保护个人信息的法律大网。

请看本报调查——

引子

开车,手机APP能获取你的位置,提供最佳出行路线;将美景发朋友圈,别人能知道你身在哪里,为你点赞;旅行,APP根据定位推荐“周边好店”……

越来越多的定位服务,让我们的生活更便利、更多彩,但同时也带来隐忧:我们的地理位置信息等隐私太容易被别人掌握。

今年7月1日起实施的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中,将个人地理信息纳入法律保护。

第47条明确规定,地理信息生产、利用单位和互联网地图服务提供者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的,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

据悉,修订《辽宁省测绘条例》的论证工作已经省人大常委会同意确认,列为年度工作项目,省测绘地理信息局正积极开展该条例的修订工作。

8月10日,省测绘地理信息局相关人士告诉记者,我省将在加强宣传和培训的同时,广泛关注各方意见,着力做好与新测绘法相适应的配套法规制度的“立改废释”。

记者了解到,与《辽宁省测绘条例》相关的法规,如《辽宁省地图管理条例》 也已着手修订的准备工作。

一张照片

就能搞清楚你去哪儿了

两次变换位置

就知道“附近的人”在哪呢

定位服务在生活中

无处不在

几天前,沈阳市民罗小姐去中兴-沈阳商业大厦购物时,用手机为一件新款服装拍摄了一张照片,并立即发到微博上。

虽然她当时已关闭微博的定位功能,但很快就有人留言:“现在去中兴的人还多吗?”

罗小姐很奇怪别人是怎么看出来这是在中兴拍的,经过咨询,她得知这是因为她所拍摄的是一张 Live Photo(动态照片),别人如果把这张照片保存到手机上,其手机相册中就能直接显示照片的拍摄地址。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Live Photo是从iPhone6s开始提供的一种手机拍照功能。这种照片实际上是一种长度为3秒的短视频,而且还包含声音。使用该功能拍照,所拍摄的照片仿佛活了起来,因此受到不少人的喜爱。

那么,Live Photo 是否真的会泄露拍照地址呢?

记者在微博里随机搜索出几位用户上传的Live Photo照片,下载保存至手机。随后,当记者在手机相册中查看这些照片的详细信息时,这些照片无一例外地都显示出详细地址,甚至精确到了具体的街道和门牌号码。而在记者自己的手机相册中,Live Photo不仅被归类,点击旁边的“显示附近的照片”功能,手机画面自动转到地图,并直接从相册中选择了在方圆1公里范围内曾经拍摄过的照片。

记者拨打苹果手机客服后,对方告诉记者,苹果系统默认拍照时自带个人地理位置,这是为了帮客户记录更多的信息,这样使用手机上的“回忆”功能查看信息,会更完整更有意义。如果关闭相机的定位功能,有可能影响其他功能的使用。

不仅是拍照片,出行导航甚至是商店里提供的免费WiFi,也能通过对个人地理位置的锁定,实时地将各种商业信息精准地进行推送。

“以前商场提供免费 WiFi 是为了更多地吸引顾客光顾,即把免费上网当成一种纯粹的服务,但现在看来,这种看似免费的‘蹭网’其实是一种能增加付费机会的商业营销。顾客只要在商场里免费上网,我们就可以在他经过商场的某地点时推送周边商业服务,除了正热销的商品品牌,还有按摩和水吧等。这些服务有些是结合大数据分析定点推送的,非常精准,消费者‘剁手率’极高。”某商场负责人告诉记者。

目前最火爆的移动社交软件微信中,一些用户表示,在微信“附近的人”功能中找到特定对象,记下自己和对方的距离,然后自己再两次变换位置,重新测量自己和对方的距离,就能确定对方所在位置。

通过位置数据分析能得到什么

白天“常去地点”的时间不规律,估计机主不坐班

进一步分析,他可能是记者

“我在哪儿跟看小说有啥关系?而且,它还要进入我通讯录的权限。”前两天,沈先生经朋友推荐,在手机上下载了一款热门读书客户端,但安装完成后却被提示定位。沈先生已不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此前他就因一款手游软件欲索取位置信息而将其从手机中删除。

记者调查发现,不仅仅是人们熟知的微博、微信、QQ、淘宝和支付宝等社交应用APP,目前绝大多数手机客户端都包含获取位置功能,并需要授予该应用获取手机里的通讯录、拍照或位置等权限,否则无法运行。让人最不解的是,即便定位功能对用户使用软件没有帮助,该软件也会申请定位。

“我感觉很多人都想知道我在哪儿,我不知道他们究竟是为了什么。智能手机存在隐私泄露风险,这让人心里很不踏实。”沈先生说。

别人通过位置数据分析,能知道你的哪些信息呢?

省测绘地理信息局网络中心工程师罗力告诉记者,在大数据时代,一些看来可能毫无用处的数据,经过专业分析往往能得出一些令人吃惊的结果。他以记者苹果手机定位服务中的“常去地点”功能举例说,如果你平常一直开通此选项,上面就能详细记录用户到过的所有地址,并进行智能分类,次数和出行轨迹都会被记录,系统甚至会默认将到达次数最多的地址标注为“家庭”。

“如果用户另外还有一个地点去得较多,且都是在白天,那么系统就会分析认为这是你的工作单位。再进一步分析,如果这个区域内包括某报社,到此处的时间记录不规律,就会估计出机主应该不坐班,分析结果很可能是‘你是个记者’,继而准确判断出这个报社就是你的工作单位。如果定位分析发现你经常在单位附近的麦当劳出现,就会判断出你不爱在单位食堂吃饭,有吃洋快餐的习惯,这些数据一般会被长期保存。”罗力说。

省测绘地理信息局摄影测量与遥感院的张亮表示,现在许多手机客户端都在随时随地地收集着用户的地理信息,这些信息往往能精确到用户GPS坐标的15米范围内,并且频次密集,能达到每3分钟一次。

由此看出,在大数据时代,即便泄露出去的不是什么关键性的保密数据,而是个人普通的日常信息,只要有海量数据,就能从这些信息中发掘出规律,进而暴露个人的隐私和机密。

对个人地理信息,有些人还不太清楚

我在哪儿不想被人知道,有没有好办法

新测绘法和其他法律共同织网保护个人信息

8月10日,针对个人地理位置信息泄露的问题,记者在沈阳市和平区三好街电脑城附近进行了一次微型调查,10名苹果手机用户中,只有两人知道其中的Live Photo 功能会记录用户地址,也有人表示这种情况无关紧要。“手机既然有这个功能,就应该推荐使用。平时发朋友圈、发微博,该泄露的其实早就泄露了,唯一的缺点就是有点占内存。”在电脑城卖手机的袁博说。

罗力表示,定位服务是智能化时代的产物,但新技术也会带来新风险,虽然很多设备和应用都会在用户使用协议中询问用户是否同意提供地理位置信息,但这些选项显示得很快,用户非常容易误操作,这应该就是商家的一种恶意行为。因为,很多用户甚至注意不到这些条款。所以,保护个人隐私的意识还亟待加强,敢于对非法采集个人地理信息的客户端说“不”,倒逼商家停止恶意收集个人地理信息的行为。

罗力提醒,从个人角度看,可从3个方面来减小位置信息泄露的风险。

“从技术角度看,有些手机系统,即使用户将定位功能关掉,也不会改变其后台系统定位功能,该系统还是能将手机软件使用时所在地点和时间等信息完整地记录下来。这种收集不但在收集过程中可能侵犯个人隐私,还可能被恶意泄露。如果被不法分子利用,可能引发严重后果。”罗力认为。

辽宁人民律师事务所主任刘莹说,将于今年10月1日实施的民法总则把个人信息作为一项重要的民事权利予以保护。新测绘法已经将个人地理信息纳入个人信息,这意味着如果个人地理信息被恶意泄露,致当事人遭受损失,当事人可以提起民事诉讼。

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不久前发布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司法解释中,将“行踪轨迹”纳入到刑法保护的公民个人信息之列,并规定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行踪轨迹信息50条以上即可入罪。

记者注意到,网络安全法作出了更加具体的规定,针对侵害个人信息的行为,罚金最高可达100万元。

刘莹告诉记者,法律对权利的保护是事后救济,监督和预防是防止侵权的前沿。新测绘法在明确保护个人地理信息的同时,还明确了行政监督部门的监督职责,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随机抽查机制,依法履行监督检查职责。由此可见,新测绘法尤其是地方性法规在发挥作用上大有可为。他建议,除了制定条理清晰的实施细则外,工业与信息化部门也应与此配合,制定相关的规章,对科技产品获批过程实施严格监督,严查移动定位服务产品的设计,全方位地保护个人隐私。

□本报记者/刘大毅

救世英雄

野蛮人大作战九游版

逐鹿中原(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