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床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跳床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功夫在诗外雕塑亦养生

发布时间:2020-06-29 17:54:13 阅读: 来源:跳床厂家

访胡桃壳雕塑创始人、书画艺术家张宪民

提到张宪民,可能大家对他不太熟悉;若提到用核桃壳为原料,雕成的“中华之星”作品的花瓶,大家就不陌生了。该作品在2001年5月1日,首次露面参加“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展览获得了金奖,引起轰动!

这次,借张宪民到北京出差之机,记者怀着对艺术家的尊重和仰慕的之情,走进了张宪民和他的艺术世界。张宪民中等身材,穿戴普通,言语和善,从外表看来,给人的直感更像个邻家大哥,但见了他的作品,再与他深入交谈,他娓娓道来的艺术之路,不由令人为之惊叹。

一颗爱国心

1956年,张宪民出生在黑龙江省伊春市一个军队转业干部家庭。良好的家庭教育,给他烙刻下了“祖国永远第一”的爱国情怀。在他身上,能感受到浓浓的黑土地情结。他性格豪放,不拘小节。张宪民当过知青,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发表过大量的诗歌、散文。纪实散文《抉择》曾被多家报刊转载,并被一些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九十年代著有《中华汗青谱》一书,书中描写了三位在中国历史上颇具影响的民族英雄辛弃疾、文天祥、史可法的一生,充分地展示了文人志士的爱国情怀。张宪民还曾拜中国著名书画家刘启新、陈元齐、周天寿、袁增伟、沈作人等为师学习书画。他的书法《我们赢了》在文化部和北京市委共同举办的庆祝申办奥运成功,千名书画家成就展上荣获优秀奖。

1993年,张宪民到法国、英国旅游,参观了当地的一些艺术博物馆,善于观察和琢磨的张宪民发现,尽管展厅里有很多的中国艺术作品,但却没有一件中国的雕塑作品放在显眼位置,而是放在不起眼的角落。于是,张宪民萌生了要做中国系列雕塑作品的想法。

心系胡桃情

张宪民是学造型艺术的,这为他从事雕塑和其他艺术形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而,就像成功的企业家一样,要想成功除了有良好的基础外,还要做有心人,善于抓住机会。1995年8月,张宪民和几位同事到黑龙江逊克县出差,顺便去领略一下大兴安岭风光。在山中偶然发现了胡桃树及胡桃核,便顺便采集了一些带回家。最初,他试探性地用胡桃核雕塑制作了一个笔筒。朋友们都说很精致,也很特别。他大受启发,之后又经巧妙构思,用胡桃核制作成了一个和平盘、一只小花瓶、一个茶壶等工艺品。他的这些作品,被朋友们索要一空。就这样,他从一开始雕塑体积比较小的,到后来雕塑体积比较大的,越做越大,一发不可收拾,开始了他的胡桃核雕塑创作生涯。

张宪民说,用胡桃核雕塑艺术品其实相当辛苦。从产地采集回新鲜胡桃后,要经过发酵、脱皮、清洁、晾干、切片、对形、雕塑、上漆等十几道复杂的工序才能完成。2000年至2001年,张宪民带领他的十余名弟子用28万个胡桃核,历时六个半月,制作成一对高2.35米,直径92.5公分的《中华之星》大花瓶,用大漆漆成深褐色,外观精致漂亮、通体剔透,蝶状花纹千变万化天然成趣。远观与陶瓷花瓶无异,走进能闻到一股淡淡的木香。如果不说明,很难猜想到其材质。作品首次亮相便引起震憾,得到国内外艺术界的高度赞誉,一举荣获《2001年中国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一等奖,艺术领域里又多了一朵奇葩胡桃雕塑艺术。张宪民也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军委首长和艺术界老前辈的亲切接见。

情迷紫砂艺

2002年盛夏,张宪民赴陶都宜兴考察陶艺,当他驱车来到陶都名镇丁蜀镇时,一下车就被各种各样的紫砂壶所吸引。他参观了著名的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宜兴紫砂工艺厂、紫砂艺术研究所,拜访了众多的知名工作室和名家。在考察期间,宜兴深厚的陶文化积淀和紫砂壶艺的博大精深,深深吸引着他。他与紫砂一见钟情,从此,爱紫砂如痴如醉,一发而不可收。就这样,他又走上了紫砂艺术之路。

艺术是相通的,张宪民将自己所学的造型专业知识辐射到紫砂壶艺上。他刻苦攻读壶艺理论,研究历代陶瓷名著和名家壶艺作品,并向著名陶艺家钱菊萍学习壶艺,进而与她合作创制紫砂壶。经过两年多的刻苦努力,终于在壶艺创制的道路上,迎来了丰收的喜悦。他制作的紫砂《大陆完整》,以旧时装蟹的竹篓为题材,壶面竹篾错落有致,舒展自如,线条纹理清晰,制作工艺严谨。壶面和壶盖中分别塑有石蟹,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壶嘴、壶把、壶身均以竹段成型。壶体上用陶刻手法装饰名人书画,大大提高了蟹篓壶的艺术性。该壶以精良的工艺、精美的装饰和美观大方的造型,荣获中国福建茶叶博览会茶具大赛金奖,后由香港藏家李文先生收藏。

艺术亦养生

“雕塑艺术亦养生。”谈到养生,张宪民说,我没注意过养生,也不知道怎么养生,要说我这身子骨应该还算硬朗,没有啥毛病,这多少与我从事的雕塑艺术创作有关。因为雕塑可以健脑,而大脑是人身体的“司令官”,脑衰则气尽,脑灵则人身心健康。在进行雕塑艺术创作时,手脑相连,使人精神集中,物我两忘,气血运行通畅,处在这样的境界,对身体是有益的。

张宪民还主张随性而为。他说,自己选择雕塑艺术时,就没想过挣钱不挣钱,出名不出名,因为喜欢,就爱上了,而且爱得一发不可收拾。社会上的得失、成败这些东西,都没有考虑那么多,性格使然,随心所欲。这就是性格决定命运吧!

生性筑成功

在任何一个领域,要取得成就必须有钻劲和痴劲,否则就只能是浮光掠影。艺术家可能都有自己的怪癖(或叫“痴”),张宪民也一样。1995年,在北京下海的张宪民把自己所有的积蓄都投入到了胡桃核雕塑上;1998年,由于痴迷胡桃核雕塑,导致生活拮据;2000年,到广东惠州发展的张宪民再度陷入困境。他把家里的家电和多年收藏的艺术品全都卖掉,把得来的20多万元全部投入到胡桃核的艺术创作中。正是这种“痴”成就了他的事业。

张宪民不但在雕塑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在书画方面也硕果累累。他创作的油画作品《江山醉英雄》被中央党校收藏,《祖国繁荣》入选钓鱼台国宾馆;书法《我们赢了》曾荣获文化部《申奥成功书法大赛》三等奖。他的事迹曾被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人民画报等全国多家媒体报道。

曾有几家外国公司与张宪民洽谈要求购买他的艺术作品,也有外国要人邀请他到国外发展并说:“张先生,你生活条件比较差,跟我去国外吧!”张宪民断然拒绝了。他笑着回答:“我的事业在中国,民族艺术品永远是民族的。虽然我现在很穷,但我觉得生活在我们国家很幸福,贫穷是可以改变的。”是的,张先生的生活是有些清贫,但他的精神世界是富足的。张宪民还说:“名字过去有,名字现在有,名字将来有,而名字不会给社会及后人留下什么,只有不朽的作品才真正是民族文化传承。”所以,他的很多大作都不署上他的名字。

“立潮头乘风破浪,驾长车追星赶月。自古人生无畏途,一路豪歌向天涯。”这是记者问及张宪民对人生的态度时,他随口吟出的诗句。(保健时报记者陈之秀)

成都活动策划公司

成都会议会展公司

成都庆典策划公司

成都年会策划